[实时焦点] 留学移民这条路可行吗?哪些国家更容易实现?

我一位高中室友阿雅,去加拿大留学毕业后就在蒙特利尔工作,读书的时候认识了她老公,工作没多久就结婚并在当地定居了。但她并不是申请夫妻团聚移民,而是走魁省的PEQ留学移民通道。
 
照她的话讲,她当时已经具备了申请魁省留学移民的资格,审批下来可能比夫妻团聚移民还快,就不辗转折腾办其它了。
 
 
阿雅出国前并没有移民的打算,留学移民加拿大更像是水到渠成。但随着留学移民这条路越来越热门,上星期阿琛的妈妈也跑来找我了解留学移民的情况。
 
阿琛的爸爸是企业普通职工,妈妈经营小本生意。对阿琛一家来说,靠爸爸妈妈这一代去办移民是不可能的了,但拼一把还是可以送阿琛出国留学的。如果阿琛留学后能靠自己的能力移民,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像这种有计划性的留学移民,我一般建议要慎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再做决定:
 
1、当事人是否愿意?是否适合?
 
当阿琛妈妈找我咨询时,我第一反应是问“您这个想法和阿琛交流过了吗?”
 
出国留学纵然是好,最怕的是父母包办一切,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去执行。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之前,不仅要和孩子有充分的沟通,还要评估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生活能力、语言能力、独立意识等)是否OK。
 
如果希望孩子留学后往移民方向走,还需要提前了解该国的移民政策(下面会说到)、就业环境等。留学专业还需要因人而异,尽可能以易就业方向侧重,才可以提高毕业后的就业成功率。
 
2、家庭经济是否足以支持?
 
留学移民,首要解决的是留学期间的生活费、学费等支出问题。
 
我之前听一位朋友提到他的一个学生留学励志案例。
 
女生A在高中时期就有非常突出计算机才能,她的妈妈是全职主妇,爸爸是国企基层职员,按她家原本的经济情况是无法将她送出国留学的。
 
但她的妈妈认为出国留学或许可以改变他们全家的情况,于是向亲戚借了60万元,把重注压在了女儿身上。或者可以说,女儿身上背负着妈妈的梦想。
 
女生A的妈妈跟女儿说明白了:“这60万元花一分少一分,得省着花,如果钱不够用也只能自己想办法。毕业后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留在那里,哪里钱多去哪里赚……”
 
有的人可能一听就放弃了,可是女生A却咬牙坚持了下去。因为省吃俭用,毕业时她只花了45万元。因为一定要找到工作,所以读书时她拼命学习,选课总选更有利于她就业的课程。因为有赚钱还债的动力,她找到了适合她的高薪工作,并花了两年时间还清了债务。
 
这位女生留学期间的压力和艰辛可想而知,庆幸的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并掌握了自己的未来。分享这个案例故事,一是希望学生家庭不要盲目送孩子出国留学;二是并非所有孩子都具有像女生A一样的执行力,所以“想逼孩子一把”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孩子。
 
3、留学国家的移民政策环境如何?
 
留学移民这条路可不可行,难易程度,是与移民政策直接挂钩的。比如:
 
 
美国
 
一般在每财年的4月1日,美国移民局会开放H-1B工作签证名额申请,但名额有限竞争大。
 
获美国雇主聘用、学士学位及以上文凭的留学生,可以提前准备,申请H-1B工作签证。现行法律下, 外国人持有H-1B签证的时间最长为六年,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一次申请通常为三年,然后再延期三年。六年期满则不具备逗留美国的资格。
 
H-1B工作签证是美国几个少数允许签证持有人具有移民倾向的签证。即使领馆拒签给你H-1B,他们也不能以移民倾向这个理由。
 
特朗普“以美国人优先”的政策理念下,留学生就业环境则相对以往较为严竣,H-1B工签的审批也越来越严格。美国留学移民这条路可以走,但只要特朗普一天在任,政策环境就不容乐观。
 
澳洲
 
澳洲的就业环境相对美国比较乐观,虽然没有“以澳洲人优先”的导向,但新西兰人在澳洲的就业优势要比其它国家的学生好。
 
但自2017年7月开始,澳洲技术移民政策总体加严。比如雇主担保永久签证开始分阶段实施新政,不仅MLTSSL中长期职业清单每6个月会更新一次,对申请人的英语能力、工作经验、工资水平都有提高。此外还增加了雇主聘用外国人员的成本,无形中压缩了外国人的就业市场。
 
加拿大
 
相比其它留学移民主流国家,加拿大应该是政策最友好宽松的。不仅仅是联邦调整了EE移民快速通道的评分架构,增强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加分优势,废除不利于留学生的600分工作offer加分项,各省更推出利好留学移民政策吸引留学生及外国技术人员在当地就业、移民。
 
比如曼省“最低10个月证书课程+工作6个月”即可申请移民;魁省PEQ留学移民允许申请人毕业前6个月即可申请CSQ提名信;BC省对取得自然科学、医疗及应用科学博、硕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要求……
 
综合留学费用、教育质量、文凭含金量、留学移民政策等方面,加拿大留学移民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
 
当然,各国留学、移民政策经常调整,如果你的家庭有留学移民方面的计划,建议还是要找专业的机构了解最新政策。
 
注:文字源自海外24小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