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焦点]开放二孩,生育率反迎“断崖式”下跌?是什么让这届年轻人不想生

2015年,二孩政策正式落地被叫好,更有专家预言,将会迎来一大波婴儿潮,并建议做好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准备。但狂欢过后,出生率竟然是令人意外的“断崖式下跌”,甚至提早10年进入人口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二孩政策落地后,出生率确实迎来了一波小高峰,但16年以后,出生率便开始下跌,17-18年甚至出现大幅下降。

 

01

是什么限制了他们生孩的想法?

 

二孩政策的落地,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能多生一个,让大宝不再孤单成长,愁的是生育后带来的种种问题。例如疫苗事件、培养孩子的时间&成本、食品安全问题、女性生育对工作带来的不便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不仅让这届年轻人不敢生二胎,甚至连生孩子的想法都“扼杀”了。

 

02

如何解决困局?

 

之前有国内媒体统计过一个中产家庭养育孩子所需的成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线城市基本不下于200万元,而其他大城市,包括:杭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基本也要100万元以上。但目前,部分职场女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或某些原因而不得不辞职在家带孩子,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父亲身上。

 

近日,虽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等九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等,但网友却评论实际监督执行起来难度不少,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虽然该通知未有具体的监督措施,但这也是国家为女性安心生育、保障就业迈出的巨大一步。目前,生育率出现低迷状态的不止中国,许多国家也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他们又是怎样刺激生育的呢?
 

 

02

其他国家是如何做的?

 

 

加拿大

 

● 怀孕津贴:怀孕母亲最早可在预产期之前的10个星期放产假,然后立刻向加拿大服务处的就业保险办事处申请怀孕津贴,经过两星期的等候期开始领取。怀孕津贴最多只可领取15个星期。若婴儿因健康问题需要住院,期限可延长,直至婴儿出院回家,但不可拖延至超过婴儿出生后的52个星期;

● 育儿津贴:婴儿的亲生父母或领养父母可领取高达35个星期的育儿津贴。这津贴可由母亲或父亲一人领取或父母两人共同分享;

● 牛奶金:6岁以下儿童每人每年“牛奶金”最高额为6400加元,6至17岁每人每年最高额5400加元。“牛奶金”发放额按家庭收入而定,年收入不超过 3万加元的家庭可领到全额,年收入超过19万加元,则“牛奶金”为零;

● 带薪产假:加拿大的产假分为母亲产假和育儿假,一般是17周至52周,产假是15周,育儿假是35周。育儿假可以父母共享,也可以全部由母亲或者父亲休,其中有两周不带薪。

 

爱尔兰

 

● 带薪育儿假:爱尔兰的新手父母将有额外两周的“带薪陪娃假”,产妇26周(182天)的带薪产假,父亲有两周带薪陪产假;

● 无薪育儿假:18周(126天)的无薪育儿假,必须在孩子8岁生日之前,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可享受到16岁之前。如果一个孩子在6岁至8岁间被领养,那么养父母相应的假期将在领养日之后的两年内执行。

*以上为2019年爱尔兰国家预算案的修改措施,如能通过,将在2019年底实施。

 

瑞典 

 

● 带薪育儿假:父母总共可以获得480天的带薪育儿假。如果拥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假天数,如:双胞胎可以获得660天,三胞胎则可以申请到840天。申请育儿假时,瑞典社会保险局会发信函和你的雇主确认雇佣关系及薪资情况,全部确认后,由社保局按照标准承担工资最高达到75%的薪金,当你和雇主达成一致后,还可以享受到另外由雇主补贴的一定或者更高的薪酬。

● 宝宝金:每个在瑞典出生的孩子,家庭每月获得政府1250克朗的现金补贴,直到孩子16岁。

● 教育金:其实就是宝宝金的延续,孩子16岁后如果还在上学,金额不变换个名字叫教育金,继续拿到20岁。多胎家庭宝宝金更高,3个孩子每月大约5千,5个孩子大约9千。

 

挪威 

 

● 带薪育儿假:挪威的产假长达46周,最高可以延长到56周,其中休息46周可以拿到全部工资,若休息56周则多出来的10周可以拿到80% 的工资,若多胞胎,每多一个孩子可以增加5-7周,另外,父亲也享有12周的产假。

● 育儿补贴:18岁以下居住在挪威的未成年人,每年可以领取11640克朗(约合9000元人民币)的育儿补贴,如果是生活在极地地区,会更高一些。另外,每一个一岁以上的幼儿父母每个月可以得到6000克朗的幼儿看护补贴,直到孩子上幼儿园。

● 教育福利:挪威实行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所有等级的全民免费教育。不满2周岁的婴儿如果不去托儿所,可以获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到,很多国家的育儿假期已不止母亲受惠,对于父亲也能享受部分甚至与母亲同等的育儿福利,这更有利于父母双方更平等地养育孩子,而不会出现所谓的“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

 

当然,相关福利措施只是缓解生孩压力的外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行,福利措施会越发完善。而生孩子,更多的是意味着夫妻双方须肩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这个责任任重道远,确实需要好好考虑清楚再行动。